近日,位于胜利街清苑社区唐华苑小区6号公寓楼门前新悬挂的一块醒目门牌,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,激起了层层波澜。站在公寓大门口的“朋来家”民宿负责人王女士眉头紧锁:“招牌一个比一个大,位置随意占,光线挡了,门面也乱了,顾客都找不到我们了!”近期,唐华苑小区6号公寓正门两翼墙面有限公共区域,被大小不一、颜色各异的宾馆门牌相继占用、无序延伸,原本整洁的楼面被切割得杂乱无章,美观与秩序荡然无存。
就在矛盾初显端倪之际,清苑社区“小吴说事”“吹哨”机制迅疾启动,“哨音”精准集结起街道公用事业服务中心、综治中心、执法中队、司法所、派出所、社区法律顾问、物业公司、公寓各招待所负责人及周边商户,一场聚焦公寓“门面”提升的协商会议在公寓一楼厅堂就地展开。
协商现场,小小“招牌”牵动众人关切。“门牌悬挂不能随意,既要合规,也要兼顾整体协调。”街道执法中队首先明确相关法规边界。“门牌是生意门脸,拆了客流受影响怎么办?”公寓楼9层的“巴音宾馆”负责人面露难色首先道出心声,会场上紧跟着有人坦言忧虑:“杂乱牌匾恐让顾客误解楼宇品质,影响经营。”“别人挂我就可以挂!”……协商现场一时间人声鼎沸,争执不休。社区书记吴艳梅则旗帜鲜明地表明:“我们既要保障商户经营,也要维护公序良俗,共同协商寻找最优解决方案”的初衷。司法所与社区法律顾问适时介入,条分缕析各方权责与潜在法律风险,为协商奠定理性基石。在大家坦诚交流中,不同诉求激烈碰撞又逐渐靠拢,寻求共存路径的思想悄然凝聚,大家达成统一共识——门牌肯定要设,拆除不合规门牌,统一规划、规范管理,方为长远之策。
本次“社区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机制精准发力,撬动多元力量下沉到基层治理最前沿,用“民主协商”贯穿始终,从大家意见纷呈到凝聚共识,生动诠释了“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着办”的深刻内涵,更在“哨声”与“集结号”的交响中跃动出基层治理新图景的鲜活实践,不仅理顺了商户门楣,更擦亮了城市管理的民生底色,充分见证了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的治理温度,更彰显了清苑社区将矛盾化解于萌芽、将共识凝聚在前沿的强大力量。